上一次談到了我所認為的 行銷工作的職責
這集我們來說說 行銷入門該具備那些知識,但是有點多,我會分上下集說明
進入行銷這領域後,總是覺得自己會跟不上時事熱點議題,總是掛在網上,隨時翻閱臉書,有人說這叫做資訊焦慮症,我想為了追尋新知而有些焦慮,應該是大多數行銷人的通病。
這幾年的心得是”做”,看到熱點或是時事後,要實作才有意義,不然看再說都沒意義,所以這幾年都在訓練自己這方面的能力。
我們以下就來說說,我覺得進入行銷所應該具備的知識吧!
#做行銷-先找到你的100個鐵粉
很多朋友問我該如何做行銷,我常常會丟出這個答案,你試著找出你的100個鐵粉,很多人都會訂粉絲團目標為增加多少粉絲數,其實我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你的粉絲是不是願意支持你,會幫你轉發並留言,這些我覺得比更多人知道的優先順序更前面,當有個第一批鐵粉後,你所做的事情將會成倍的被擴展,不要試著去討好每個人,你應該討好那些你想要並有價值的人。
#AISAS-消費者行為分析模型
Attention-注意
Interest-興趣
Search/Social-搜索/社交
Action-行動
Share-分享
消費者行為模型很多種,我自己很喜歡AISAS,從廣告喚起注意到最後的分享給朋友,我認為這中間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,我也有一門課程專門在解釋這東西,所以可以的話大家也可以上網多了解這部分,之後我們會再用例子來介紹這些。AISAS從上面到下面也是一個漏斗,我們嘗試將漏斗不斷優化,希望讓最終成果可以更好。
Product-產品-包括有形的產品與無形的服務
Price-價格-需求、成本和競爭最後的產物
Place-通路-實體或網路的銷售通路
Promotion-廣告、公關等推銷手段
簡單來說是賣什麼東西、多少錢、在哪賣、怎樣賣
很基礎,但是有時候會太注重在Promotion忘了其他,也是可以做些調整與規劃的!
從大學時老師就有灌輸使用者為中心的概念,但是4P其實是從廠商的角度出發,那從消費者出發呢?
後來就有看到4C,分別為以下
Consummer-消費者-使用者的需求與痛點、快樂點。
Cost-成本-為了滿足需求願意付出的價格,購物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
Convenience-便利-讓消費者越容易越簡單取得
Communication-溝通-不要單是促銷還是與消費者溝通
以上說的其實就是從賣方到買方的過程,其實還有4S理論…有機會補上
#STP
市場區隔(Segmentation):是指根據顧客需求上的差異,把某個產品/服務的市場逐一細分的過程。
目標市場(Targeting):是指企業從細分後的市場中,選擇出對企業最有利,決定進入的細分市場。
市場定位(Positioning):是指在行銷過程中,把其產品/服務確定在目標市場中的某一定位,讓品牌具有辨識性。
來源: wiki.mbalib.com/zh-tw/STP理论
以上簡單來說,就是定位
那到底該怎樣定位? 我建議你可以試著說出你的價值主張,這在後面會提到,然後想『你希望消費者怎樣轉介紹給他的朋友』
#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
經典的馬斯洛從低到高分為五層
生理需求
安全需求
社交需求
尊重需求
自我實現
我將它簡單分為三個
1.生理需求
這裡面包含的安全需求,這邊簡單來說是剛需,就是一定要吃的飯、穿的衣服這些。像是他換智慧型手機是因為買不到智障型手機,他只需要最基本的功能即可。
2.社交需求
我們買東西更多時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,像是有些人玩寶可夢是因為大家都在玩,不玩無法跟別人有話題,買名牌包也有相同概念。
3.自我實現
當前面都滿足時,我們想要挑戰的是自己的極限,想要證明自己,認為價值觀大於金錢觀,像是真心幫助別人而捐款。數學家無酬的解數學題目。這些都是自我實現的表現方式。
在馬斯洛理論中,後來還有新的超自我實現,大家也可以看看。
以上所提到這些是因為你要試著定位自己在哪裡,解決那些人的什麼問題,他會為這些問題付出多少代價。
我認為行銷在做之前應該要先搞懂一件事情,就是商業模式,這有點難,但是我覺得很重要,你要了解你所做的行銷可以在哪裡產生價值,才不會用錯力!!!
談到商業模式我覺得要了解這-> https://goo.gl/iJxjaK
然後是價值主張年代 -> https://goo.gl/sY8wMh
當了解商業模式之後,你會更清楚如何解決問題,也可以更容易切中重點。
最後要說的是,我認為順序應該是從下面的商業模式到STP到4P,但是實際操作可能會從上面下來,因為沒那麼多時間讓行銷慢慢了解,所以我的順序也就這樣寫了!
今天的的文章是行銷入門該具備那些知識,以上是我認為該了解的地方,下集我們再來談談其他相關的內容。
圖片為網路上收集,之後有時間再自己重新製作
AISAS 為風老師的圖
4P為小黑老師的圖
還有股感的商業模式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