臉書廣告的行銷目標

#圭話行銷之路 #行銷EP15
電商的KPI制定3

上次談到FB廣告中有些數據我比較常看
1.CPC
2.CPM
3.CTR
4.加到購物車
5.購買
6.ROAS

當然還是那上次的那句話,ROAS最重要,有賺錢才是真

每個人投放廣告的目的應該都不相同,有些人為了曝光、互動、轉換
在FB中,也依據這三個延伸了行銷目標,分別為品牌認知、觸動考量、轉換行動

在曝光中比較簡單,就是大量的曝光給目標族群,通常都屬於品牌商,較不在乎投資回報率
比較在乎的數字是CPM,每一千個人觀看花多少錢
如果越低當然越好
品牌曝光常用以下方是
1.看過這廣告之後就不再繼續投放給他
2.看過廣告的人有互動,之後追著他給廣告
3.看過A廣告並到了銷售頁面,但是沒行動,給他看B廣告(產品訴求等不同內容)
4.看過A廣告並加入購物車,最後卻沒買,給他看C廣告,C廣告內容你可以揣測對方為什麼不買,如果是價錢因素就是給折價的廣告,如果是購物流程麻煩,那就給與其他購物方式,如電話訂購,廣告B跟C其實概念相同,都是試著了解客戶為什麼沒有其他行動,給予不同廣告進行測試。

品牌曝光常常會配合KOL使用,所以也就可以下,看過KOL XXX的人,之後給予產品介紹型廣告。為什麼呢?
因為通常大家對於你的品牌不認識,但是透過明星、專家等等增加信任感之後,大家就可能會比較喜歡觀看你的內容

其實以上所說的已經有點跳脫曝光下法了,是分享一下我在下的一些思考方式!
再回來曝光這邊
我很長在曝光這邊使用上面所說的第一個
1.看過這廣告之後就不再繼續投放給他
最近的經驗是,影片素材還是王道,所以盡量使用影片投,但是請大家自己測試哪個成效好,有可能你家的是圖片唷!
我投這邊的目的通常是想要觸及到新用戶,所以我會排除已經跟粉絲團互動過、已經是粉絲團的、看過影片的,我會將這些已經完成特定事情的人排除,這樣我就可以盡可能的讓影片觸及到新用戶,讓這些人增加對我們的信用感,再來用其他促銷型素材來導購,成功率會比較高一點點。